马铃薯全粉是脱水马铃薯制品中的一种。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经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预煮、冷却、蒸煮、捣泥等工艺过程,经脱水干燥加工而成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状产品,其统称为马铃薯全粉。
马铃薯全粉主要有颗粒全粉和雪花全粉两大类。其成品以马铃薯细胞单体或几个细胞的聚合体形态存在的,被称之为马铃薯“颗粒”全粉;以滚(辊)筒干燥的方式获得,其成品形体象“雪花”片状的,被称之为马铃薯雪花全粉。
营养学家认为,马铃薯全粉是一种低脂肪、低糖分、低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原料,并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马铃薯中高含量VB1、VB2、VC和矿物质钙、钾、铁等营养成分,可制成从婴儿到老年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最佳营养食品。因此,全粉被国内外营养学家誉为“十全十美的食物”。
此外,马铃薯全粉几乎具备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同时,马铃薯全粉是新鲜马铃薯的脱水制品,它包含了马铃薯除薯皮以外的全部干物质。由于其加工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保持了马铃薯细胞颗粒的完好性,因此,复水后的马铃薯全粉具有新鲜马铃薯蒸熟后的营养及风味和口感。
据统计,我国的马铃薯全粉生产能力为45万吨,但实际产量和市场需求量仅为10万吨左右。目前,马铃薯全粉主要运用于冷冻食品、膨化食品、吐司面包、饵料、中式快餐食品、宝宝食品等领域。
首先,成本太高。一吨全粉的生产成本在9000元左右,销售价在10000元以上,这对很多食品企业而言,全粉是用不起的贵族原料。
其次,主食化产品曲高和寡。自2015年国家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食化战略以来,一些拿到项目经费的专家就开始埋头研究,凭着自己的喜好和理论研发出了馒头、面条、豆沙糕、菊花饼、曲奇饼干等近200种马铃薯主食产品。这些产品除了在各类展会上一露真容外,市场上很难见到。一些生产企业坦言:“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生产成本太高,以熟粉来说,面粉每吨成本为4000元左右,马铃薯全粉每吨需要1万—1.2万元。”此外,这些主食产品的口感与老百姓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媒体报道称,马铃薯主食化产品刚上市时,大多数消费者都是带着猎奇的心里去品尝这些“主食”,猎奇心里过后,该吃青菜还吃青菜,该吃馒头还吃馒头。所以,马铃薯的主食化不是专家在办公室苦思冥想的产物,而要结合东南西北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习惯,让马铃薯主食和平时的一日三餐结合起来,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馒头面条”,也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
再次,加工品种和环保治理也在影响着马铃薯全粉的生产。我国全粉生产主要以从国外引进的大西洋、夏坡蒂等品种为主,国内种薯界还未繁育出适合全粉加工的更好品种。另外,马铃薯全粉生产企业要实现环保达标生产,就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做环保治理,这无疑更加提高了全粉的销售价格,从而导致马铃薯全粉难以与市场“亲民化”。
我国马铃薯全粉的80%主要用于生产膨化食品,譬如膨化薯条、薯片等休闲食品。其实,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高端食材原料,全粉还有很多想象空间。
2017年笔者去德国旅游时,导游一直在强调,到了慕尼黑,最不能错过的除了黑啤还有烤猪手。慕尼黑的烤猪手搭配的是一颗金灿灿的土豆,但这颗土豆不是真的土豆,而是由全粉做成土豆形状的薯泥美食。在西餐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全粉薯泥菜品。
今天,以全粉为原料,经科学配方,添加相应营养成分,可制成全营养、多品种、多风味的方便食品,譬如雪花片类早餐粥、肉卷、饼干、牛奶土豆粉、肉饼、丸子、饺子、酥脆魔术片等,也可以全粉为“添加剂”制成冷饮食品、方便食品、膨化食品及特殊人群(高血脂症、糖尿病人,老年、妇女、儿童等)食用的多种营养食品、休闲食品等。
所以,马铃薯全粉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现在,我国常年种植马铃薯8600多万亩,年产鲜薯9000多万吨。马铃薯是我国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近年来,在国家主粮化战略的推动下,马铃薯在日益丰富着国人的餐桌,马铃薯吃法虽各地有异,但各地区各民族的马铃薯特色美食有几百上千种。
与此同时,马铃薯全粉在主食化加工领域日新月异,新品频出,目前已开发出了四大类产品。
一是大众主食化产品:包括馒头、面条、米粉、复配米四种食品,对应全国大部分地区消费者的主食习惯。
二是地方特色美食:西北和华北地区很早就有将马铃薯做成主食吃的传统,当地老百姓把马铃薯打成浆捣成泥,蒸煮烤炸各显神通,做成捣糕、馓子、馕以及洋芋搅团等特色美食。而在西南地区,传统的糍粑、年糕、米线等地方小吃,一部分已经走上了马铃薯加工的工业化生产线。
三是功能性食品:马铃薯是蔬菜和粮食的中间食品,既包含了蔬菜中的营养物质,又兼具了粮食的饱腹感,富含抗性纤维以及膳食纤维,但是热量却比粮食低很多。因而将马铃薯和其他杂粮、豆类复配在一起,就做成了适合肥胖症和糖尿病人的低热量、不含糖的功能性食品。
四是旅游休闲类食品:主要有膨化的各种口味的薯条、薯片等休闲食品。
诚然,随着国民对营养、健康美食诉求的渴望,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需求,八大菜系的加持,马铃薯全粉的未来定然不可限量!
本文来源:食品加工包装在线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行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