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淀粉及淀粉衍生物展览会

2025年6月24-26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距2025年展会还剩

  • 00
  • 00
  • 00
  • 00

2022年中国玉米市场和淀粉行业 年度分析及预测报告
国际&国内 宏观经济情况

1.1 美国经济“疫”后反弹 

2021年财政纾困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支撑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供应链约束是重要障碍。受疫情冲击,2020年美国GDP增速降至-3.4%,陷入负增长。2021年,政府的1.9万亿美元的经济救助计划保障了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相对健康,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了家庭和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信贷,并促使美国经济在疫后反弹。
失业率快速下降,劳动力供给不足是主要矛盾。随着经济重启和纾困政策的支持,美国的就业市场逐步复苏,并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失业率下降速度较快;第二,劳动参与率恢复速度较慢;第三,薪资增速较快,高失业率、高职位空缺率与高离职率现象并存;第四,当前就业缺口主要由劳动力供给不足造成。
通胀远超美联储长期目标水平。2021年4月美国核心CPI同比增速跃升至3%,核心PCE同比增速跃升至3.1%,此后,尽管美联储多次重申高通胀只是“暂时的”,但通胀水平持续上升。截至2021年11月,美国核心CPI达到4.9%,核心PCE达到4.7%,美联储也放弃通胀是“暂时的”表述。从通胀上行的原因来看,供需失衡是主要原因,供给短缺难以满足有效需求。从CPI分项来看,交通运输项、住宅项和能源项是今年4月以来美国CPI上涨的主要贡献者,11月美国交通运输项CPI同比上涨21.1%,住宅项同比上涨4.8%,能源项同比上涨33.3%。
2021年美国经济疫后反弹,失业率快速下降,通胀远超美联储长期目标水平。2022年美国消费增速预计将回归常态水平,私人投资增速或将见缓,叠加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和财政刺激政策退坡,美国经济增速将明显回落。考虑到美国经济内生动能仍较为健康,“基建法案”的实施将拉动投资与就业,回落后的美国经济增速仍将显著高于疫情前水平。疫情反复、政策冲击、以及地缘政治危机是2022年影响美国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点,美国经济将在分歧中前进。

1.2 欧洲经济开始复苏

2021年,欧元区经济实现较强复苏,IMF最新预计2021年欧元区实际GDP同比增长5.0%,但相比2019年仍处于收缩状态。
2021年,全球经济仍然笼罩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之下。2020年,欧元区经济在疫情爆发之初剧烈下挫,之后迅速反弹。2020至2021年的冬季,在第二轮疫情的影响下,欧元区经济再次陷入停滞,但从2021年第二季度起重新进入增长轨道,并在2021年第三季度基本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
展望2022年,欧元区经济大概率延续温和复苏态势。一方面,欧元区经济复苏的空间仍存。欧元区经济走势的大方向仍是不断走向新冠疫情前的潜在增长水平,具体主要表现于服务业复苏,这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路径相似。
2022年一季度,欧元区服务业复苏节奏因Omicron病毒引发的新一轮疫情而暂时放缓,但鉴于新冠确诊死亡率已然显著下降,预计欧元区服务业复苏的大方向不变。另一方面,原本力度有限的货币和财政支持,在2022年的力度还将进一步减弱。此外,欧元区内外部政治变化,也可能分散各国政府支持经济复苏的精力:当前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地缘冲突升温,对欧盟成员的经济和政治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1.3 新兴经济体面临“历史性分化”

 2021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长5.5%,较2020年有所增长,全球经济正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从新冠危机中复苏。随着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快速提高,世界经济复苏预期有所上升,但是不确定性犹存,在全球资本市场面临波动之际,新兴经济体的脆弱性更加凸显,它们的疫后复苏之路将受到多重因素挑战。
第一,美国无限量宽松政策外溢,威胁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稳定。疫情暴发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超级货币宽松政策,拜登政府推出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政策,并已启动2.3万亿美元基建方案,不断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承担美国政策外溢的负面影响。
第二,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受限,掣肘疫后经济复苏和增长。截至2021年3月,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28亿人确诊新冠,279万人死亡,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确诊人数分别位列全球第二、第三和第五,土耳其、阿根廷、墨西哥等新兴经济体亦为疫情重灾区。疫情已经使新兴经济体面临艰难处境,受限于运输和产能等因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疫苗接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全球疫苗争夺战中处于下风,对经济复苏和增长也产生制约作用。
第三,新兴经济体存在结构性问题,制约疫后复苏。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总量已经从1980年的24.3%增加至2020年的40.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第四,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恶化新兴经济体国内外环境。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地缘政治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继续盛行,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遭受冲击,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粮食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凸显,大国政治博弈不断加剧,一些国家和地区军事冲突升级,部分国家国内社会矛盾激化,爆发民众抗议游行甚至演变为政治危机。
展望2022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过亚太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有望率先复苏。这些国家疫情控制相对得当,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代表的区域经贸合作持续推进,尤其是中国率先实现经济复苏有力地拉动了地区经济增长,为亚太地区注入新活力。未来,新兴经济体经济分化态势或将愈发显著,如何减轻对发达国家的过度依赖以降低金融市场波动风险、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提升国内治理能力以改善营商环境将是广大新兴经济体共同面临的问题,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它们疫后的经济复苏和增长走向。

2.1  2021年GDP增长8.1%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成功战胜疫情汛情等多重挑战,在逆境中砥砺前行,经济实力、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稳步提高,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突破8万元,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1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3万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中国玉米及淀粉产业发展将继续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培育强大国内市场,持续强化科学战略支撑,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积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确保“十四五”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2.2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较好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4%,制造业投资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

2021年民间投资307,659亿元,增长7.0%,占全部投资的56.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2.2%、7.9%。高技术制造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5.8%、21.1%;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60.3%、16.0%。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卫生投资、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4.5%、11.7%。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0.22%。

2.3  市场销售规模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比上年增长12.6%;比2019年增长11.8%,两年平均实际增长4.0%。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307元,实际增长11.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916元,实际增长15.3%。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4.2个百分点。
市场销售规模扩大,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1,558亿元,增长1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65亿元,增长12.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393,928亿元,增长11.8%;餐饮收入468,95亿元,增长18.6%。基本生活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分别增长20.4%、10.8%。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8%、18.8%。
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年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7.2%、14.5%、12.1%,保持恢复性增长。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0%。
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对外经贸合作加强。2021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按年平均汇率折算已超过6万亿美元,连续5年蝉联全球货物贸易第一位。贸易结构不断改善。202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为6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额比上年增长20.4%。服务贸易增长较快,2021年服务进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额增长18.0%。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4.5%、32.1%。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推进“十四五”发展的重要年份。尽管全球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韧性好、潜力足、空间大的特征没有变,经济稳定恢复和转型升级态势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没有变。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居民收入是与消费增速变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之一。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增长8.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12元,比上年增长7.1%;农村居民18,931元,比上年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0.06。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9,975元,比上年增长8.8%。
各项收入增速稳步回升,保就业保民生政策持续见效。各地多措并举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全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调查失业率逐步回落,城镇新增就业持续增加,加之减税降费、稳岗补贴、以工代训等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带动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6.9%。

2.4  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9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出口217,348亿元,增长21.2%;进口173,661亿元,增长21.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3,687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24.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6.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8.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7,508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21,777亿元,增长17.3%;进口15,730亿元,增长16.0%。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6,047亿元。

202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3,04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其中,出口8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进口2,198亿美元,同比增长增28.6%;贸易逆差1,355亿美元,同比增长42.9%。

2021年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种粮农民补贴,让种粮有合理收益;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支持有条件的省份降低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县级补贴比例;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农产品供应链,保持打击重点农产品走私高压态势;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环节粮食损耗浪费;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本文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行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