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上搜索“薯条哪家强”,你会发现答案五花八门:有人钟情于肯德基那“粗壮酥脆”的经典款,有人偏爱麦当劳那“咸淡适宜、口感细腻”的风味,还有人独树一帜,力挺华莱士,只因价格亲民。尽管“民间评委”们各有所爱,但薯条这一小吃,却悄然成为了快餐界的超级明星。那么,薯条究竟是如何捕获年轻消费者的心的?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据统计,过去一年中,中国民众消耗了超过50万吨薯条。这看似不起眼的土豆,经过切片、调味、油炸,摇身变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嘉吉中国与CCFA联合发布的《煎炸菜品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薯条菜品推荐量激增,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增长了约141%,这直接反映了薯条需求的逐年攀升。 根据智研咨询的报告,2023年中国薯条需求量达到54.76万吨,而十年前这一数字仅为34.59万吨。此外,《农业工程》期刊的最新数据也显示,目前国内对薯条的年需求量约为50至60万吨。若以每2吨土豆产出1吨薯条、每个土豆重200克计算,中国人一年吃掉的薯条大约需要消耗50亿颗土豆。 薯条需求的增长,不仅源于国人对其的喜爱,更在于售卖渠道和品种的多样化。上世纪90年代,肯德基和麦当劳相继登陆中国,汉堡、薯条、可乐的经典组合深入人心,本土西式快餐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今,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分别拥有超过1.1万和6千家门店,华莱士门店数更是突破两万,塔斯汀也紧随其后,门店数超过8500家。 近年来,专注于各式特色薯条的专营店也开始崭露头角。在西式快餐店中,薯条或许只是配角,但在薯条专营店中,它却是绝对的C位。例如,“壹米大薯条”在河北、天津等地已开设48家门店,主打超长薯条;而来自菲律宾的Potato Corner自2022年进入中国后,门店数也迅速突破百家,提供多种形状和口味的薯条选择。尽管单份薯条价格高达30元,但这些专营店依然吸引了大量追求新鲜体验的薯条爱好者。他们见证了薯条购买渠道的丰富和门店的专业化,同时也见证着更多变化的发生。
自薯条进入中国近40年来,它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西化到本土化的转变。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开业时,菜单上并无薯条,因为当时中国尚未找到合适的土豆供应商。 而麦当劳则提前进行了市场调研和试种植,确保薯条能顺利登上菜单。随着“下馆子”消费习惯的普及和人均在外就餐支出的增长,薯条市场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张。 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西式快餐品牌纷纷推出本土化风味和形状的薯条。如肯德基的川府辛香肉酱大薯、避风塘炸鸡风味薯条,以及麦当劳的龙虾风味摇摇薯等。同时,薯条的推陈出新也是适应食用场景变化的结果。例如,肯德基推出的“波纹霸王薯条”就是专为外卖场景设计的,以保持口感不软塌。随着外卖和居家做饭场景的增多,薯条市场也呈现出两个新趋势:一是裹粉薯条越来越普遍,以保持长时间放置后的酥脆口感;二是薯条开始从餐厅走向家庭场景,空气炸锅和冷冻薯条零售体系的成熟让家庭自制薯条成为可能。
薯条产业的国产化进程也在加速。虽然中国土豆产量世界第一,但过去长期依赖进口冷冻薯条。不过,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近年来中国马铃薯及其制品的出口也在逐步增长。特别是马铃薯淀粉,其出口量从2018年的3.5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5.2万吨,增长率达到了48.6%。同时,马铃薯制品如冷冻薯条、薯片等的出口量也在稳步上升,显示出中国薯类加工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而中国作为马铃薯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8000万亩,年产量超过1亿吨,占据了全球马铃薯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这样的资源优势为薯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政策方面,中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薯制品行业的发展。 例如,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马铃薯区域布局,强化科技支撑,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开发,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为了促进薯制品行业的出口,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降低薯制品的出口关税,提高出口退税比例等,这些政策为薯条等薯制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另外,近年来,中国政府还加大了对薯制品行业的科研投入,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例如,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了新型薯条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了薯条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薯制品行业的监管,确保了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以内蒙古乌兰察布为例,这里被誉为“中国薯都”,拥有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和充足的日照等自然条件,是生产优质薯条的理想之地。不少薯条生产企业如凯达恒业等在此建厂,通过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和智能化、机械化生产,实现了从鲜薯到冷冻薯条的高效转化。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这些企业将进一步提升产能,丰富产品体系,并拓展海外市场。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薯制品行业也开始向更加健康、营养的方向转型。例如,一些企业开始推出低油、低盐、无添加的薯条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同时,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口感的不断提升,薯制品行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制作工艺,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如今,薯条已经不再是西餐厅里的奢侈小吃,而是变得触手可及。它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碳水+油脂”的渴望,还成为了提供情绪价值的精神食粮。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促使产业端不断创新和精进制作工艺。未来,无论是消费端还是产业端,中国的薯条市场都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薯条及薯类加工品的普及和出口增长,中国作为全球马铃薯产业的重要一环,其前途无疑是一片光明。
本文来源:DT财经、 虎嗅商业消费组、百度百科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行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淀粉相关信息,请锁定“上海国际淀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