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玉米市场供应主体多元化。上半年,陈玉米结转、新玉米供应、进口玉米及高粱、大麦等产品替代,春节过后玉米市场供应压力集中释放,玉米价格高位回落。下半年,陈小麦拍卖、陈稻谷供应市场、21/22产玉米上市,进口及替代品持续消耗,玉米价格先弱后强。临储玉米库存清零之后,玉米市场阶段性供需结构持续受到进口谷物及国内小麦、稻谷等拍卖政策影响,玉米价格阶段性波动加大。
第一阶段:2021年1-4月,玉米期价高位震荡,玉米主力合约波动区间2930-2600元/吨,呈现先强后弱。2020年4季度囤货预期与2021年1季度的政策性干预,多空力量交织,玉米期价呈现高位震荡表现。2021年1-3月,玉米价格震荡上行。2021年春节前,受天气影响及下游企业备货支撑,1月东北及华北玉米价格持续上涨,这期间主产区玉米主流报价累计上涨260-380元/吨,产区价格的强势表现强化贸易商囤货待涨心态。春节过后,猪价居高不下,养殖企业积极备货,玉米价格再度上涨,3月初玉米期、现价格涨至年内高点。3月中旬开始,政策利空预期增加、地趴粮集中上市,玉米价格冲高回落。元宵节过后,天气转暖,农户卖粮积极性增加,东北地趴粮集中上市。玉米深加工到货增加,小麦、稻谷替代量增大,产区、销区玉米报价联动下行,玉米期价进入下行通道。
第二阶段:2021年5-9月,政策压力及替代品冲击交替影响市场,玉米期价震荡下行,这一阶段玉米主力合约累计下跌近500元/吨,期价波动区间为2930-2430元/吨。2021年5月,玉米期价冲高回落。5月初玉米期、现市场仍沉浸在高价预期不断强化的乐观心态之中,对于玉米现货市场的参与主体来说,大家看到4月地趴玉米上市压力过后,玉米现货价格企稳反弹,贸易商及囤粮企业普遍预期玉米价格将持续拉高,玉米主力合约有望重新回归3000元/吨的价格高位。但是,5月中旬开始国家频繁出台政策,调控大宗商品价格。5月末发改委发文,要求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健全重点商品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及时提出综合调控措施建议,强化市场预期管理。5月受政策利空影响,玉米期价大幅下跌,期货贴水现货。这期间为配合发改委价格调控,中储粮集中销售进口玉米,打压玉米价格。以上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精准打击贸易商囤货行为,对玉米市场形成利空压力。消费端,2021年下半年,猪价持续下跌,养殖户看涨猪价的心理预期不断落空。猪价低迷,养殖企业加大小麦对玉米的替代,主动调减饲料成本。8-9月在养殖亏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饲料及养殖企业集中使用小麦、稻谷及进口玉米粉等低价原料替代玉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贸易商高价售粮的难度。政策方面,市场普遍预期8月末第三方资金到期,贸易商将集中出货,陈粮供应压力增大。同时,黑、吉、辽等地玉米生长关键期天气良好,降雨充沛,玉米丰产预期增强。这期间,玉米市场受到陈粮供应压力大、新粮丰产预期强的双因素影响,贸易商及下游消费企业均看空后市。饲料及深加工企业降低采购,玉米期、现报价震荡下行。
第三阶段:2021年9-11月,华北玉米延迟上市,饲料及深加工企业库存见底、等米下锅,供需错配,玉米期货领涨、现货跟涨,玉米主力合约波动区间2430-2730元/吨。9月末,在新玉米丰产预期因素影响下,玉米深加工、饲料及养殖企业考虑到新玉米上市压力,均维持低库存策略。但是,秋季降雨导致21/22产新玉米延迟上市,采购主体预期落空,新玉米供应不足,价格上涨。9月,华北、东北多数地区都出现持续降雨天气。受到秋季降雨天气影响,山东、河南新玉米延迟上市。10月初,河南、山西等地遭遇暴雨天气,玉米浸泡在水中,收割难度大,收割进度放缓。10月-11月初,新季玉米延迟收割对玉米市场带来的利多影响持续发酵,同时叠加煤价上涨导致玉米烘干成本增加,玉米外运难且运输成本增。在天气差、物流紧、库存低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现货暴涨300元/吨,期、现报价联动走高。
第四阶段:2021年11-12月,产区强、销区弱,玉米上市进度偏慢。11月,黑、吉两地雨雪天气多,不利于农户卖粮,东北三省一区玉米销售进度持续偏慢,玉米上市压力后移。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2月6日东北玉米销售进度28%,较去年同期下降12%。华北玉米销售进度26%,较去年同期下降12%。11月,受政策调控压力影响,煤炭价格高位回落,玉米烘干成本随之下降。原油下跌,汽、柴油价格回落,运输成本回调。11月中旬开始,东北玉米汽运、火运增加,华北市场供应增加,深加工收购报价承压下行。与华北市场的弱势相比,东北产区玉米收购报价较为坚挺。进入12月以后,东北深加工主动上调玉米收购报价,农户惜售贸易商囤粮,玉米现货市场延续强势表现,玉米期货市场也呈现远月合约升水的价格表现。
2021年大商所玉米期货累计成交量18929万手,较2020年17772万手同比增加6.51%,占大商所成交量的8.0%,较去年8.1%占比略有减少。
*2021年玉米期货成交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光大期货研究所
*注:成交量占比=本月成交量占全国份额(%);成交额占比=本月交易额占全国份额(%)
玉米期货持仓量略降、成交量增加
2021年玉米期货持仓规模较2020年略有减少。数据显示,2021年玉米期货年末持仓量146.4万手,占全国份额5.11%,相较2020年玉米期货年末持仓量155.6万手下降5.91%。玉米期货持仓量减少、成交量增加,下半年玉米持仓量总体水平高于上半年。
*2021年玉米期货持仓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光大期货研究所
*注:持仓占比=本月月末持仓量占全国份额(%);环比增减=本月月末持仓量占上月月末持仓量(%)
“保险+期货” 项目覆盖全国29个省区
2021年大商所“农保计划”项目共计239个,由62家期货公司联合10家保险公司共同开展,覆盖全国29个省区(除京、津、港、澳、台),品种涉及生猪、鸡蛋、玉米、豆粕、收益指数及饲料成本指数等。
种植类方面,全年项目覆盖黑、辽、蒙、鲁、豫、冀、皖等7省区,包含玉米、大豆2个品种,开展18个项目,覆盖产量达253.75万吨,投保量为历年最大,分别投保玉米230.93万吨、大豆22.82万吨,覆盖种植面积585.58万亩,分别覆盖玉米430.13万亩、大豆155.45万亩。惠及农户42.10万户,总保费4.06亿元,最终赔付1.74亿元。
养殖类方面,养殖类项目共221个,占2021年所有项目数量的92%,共分三个板块,包括183个“分散项目”、31个“帮扶专项项目”和7个“西藏专项项目”。各品种数量为生猪124个、鸡蛋25个、饲料67个、指数5个。服务农户4.43万户,保障生猪、鸡蛋、饲料现货量116.92万吨,总保费2.63亿元,最终赔付2.23亿元。
2021年开始,政府补贴在“收入保险”项目中参与的规模和比例都在不断增加,中国农产品收入保险和美国收入保险的差距在缩小。在美国政府补贴在保费中占比达到60%以上,2021年大商所“农保计划”县域覆盖项目中政府出资比例大幅提升,预计未来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农业收入保险补贴方面的比例还将继续加大。具体补贴路径方面,预计未来财政拨款可以通过招标的形式落实,这样保险公司拿到政府补贴之后,由保险公司承保收入险。然后由保险公司再招标期货公司提供场外期权规避价格下跌风险,这一模式的演变可以扭转国内传统农业保险被动局面,政府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切实降低保费,提升保险效果。
期、现货市场价格走势和相关性分析 玉米期货价格指数先跌后涨全年走势呈大“V”型
2021年临储玉米库存清零,玉米市场由新、陈玉米单一供给转为多元化品种集中供应,多种因素影响玉米期货价格走势。1-9月大连玉米期货价格指数累计下跌近500元/吨。10月新玉米延迟上市,陈小麦暂停拍卖,玉米期、现报价反弹300元/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玉米指数合约1月13日年内高点2914元/吨,一度跌至年内低点2439元/吨,下跌475元/吨,跌幅16%。2021年10月玉米期价企稳反弹,其后一路走高,截至2022年3月玉米指数合约期价最高反弹至2940元/吨,上涨500元/吨,涨幅20.49%。
阴雨天气导致收割延迟,新季玉米上市价格不断走高
2021年秋季,山东新玉米上市期阴雨天气不断,河南多地遭遇暴雨天气,华北玉米延迟上市,高水分玉米不利于存储,农户收割结束后先集中晾晒随后各家各户分散保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华北玉米上市的时间。与此同时,山东、河北等地的饲料及深加工企业因前期对玉米原料价格看空,企业大都采取低库存的策略。在秋季降雨导致21/22产新玉米延迟上市后,采购主体集中收购预期落空,新玉米供应不足问题凸显,华北潮玉米领涨,东北干玉米跟随上涨,全国玉米现货价格短期快速上涨约100元/吨,饲料及深加工企业原料成本上涨,产成品价格跟涨。10月-11月,新季玉米延迟收割对玉米市场带来的利多影响持续发酵,同时叠加煤价上涨导致玉米烘干成本增加,玉米外运难且运输成本增。在天气差、物流紧、库存低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玉米上市初期现货暴涨300元/吨,期、现报价联动走高。
*2021年北方港口玉米现货价格走势
*资料来源:光大期货研究所
四季度进口替代少,加剧国产玉米上行表现
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0至2021年9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950万吨, 进口大麦1200万吨,进口高粱860万吨,累计进口玉米、高粱、大麦等替代产品超过5500万吨,超过14/15年度的进口峰值,进口替代有效弥补国内玉米市场供需缺口。
2021年4季度进口到货减少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利好提振,海关数据显示4季度我国进口玉米、高粱、大麦数量935.5万吨,比3季度减少580万吨。2022年4季度玉米、高粱、大麦数量进口回升至1141万吨,但其中大麦进口数量明显减少。
但是,随着中美和谈的重启,市场普遍预期2022年中国将扩大对美豆、玉米等农产品进口。12月初有消息显示,中国自11月开始加大对乌克兰玉米采购。传闻中国在11月上旬购买了5-10船乌克兰玉米,1-2月船期,春节前后到货。同时,有消息显示中国连续两周购买澳洲小麦,累计规模达到400万吨。另外,12月中国购买2022年4-5月船期的美西玉米4-5船,预计2022年1季度中国对国际谷物的进口保持在2021年的高位水平。
*2017-2021中国玉米进口
*资料来源:wind、光大期货研究所
期现价格呈现强相关性
2021年度玉米期货指数合约与北方港口现货价格相关系数为0.76,呈强相关性。自2020年度开始,国内玉米市场化程度加深,玉米期、现价格的相关性增强。
2021年玉米期、现价格相关性提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2020年开始临储玉米库存清零,玉米现货市场供应紧张,需求恢复增加,期、现市场形成较为明确的看涨预期,期货市场参与度提升,期、现价格联动性增强。第二,豆粕、玉米作为生猪养殖的主要蛋白及能量饲料,2021年生猪存栏快速恢复,猪料需求恢复增加,养殖存栏回暖后加速对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采购需求,这也增加了机构及资金对玉米市场的关注,增加玉米期货市场交易活跃度,玉米期货与现货的关联度增强。第三,因玉米价格波动幅度放大,玉米现货市场中的企业及贸易商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原料采购及库存保值,现货主体参与期货市场热情增加。同时,玉米市场参与主体对基差及远期销售等模式利用的更为成熟,也提升了玉米期货市场的参与度,提升了玉米期、现的联动性。
2022年玉米期货市场投资机会展望 – 2022年玉米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 供应收紧,国际麦价创九年高位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食品价格指数显示,2021年11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上升至134.4点,同比上升27.3%,环比上升1.2%,创2011年6月以来最高记录。本轮国际粮价上涨是从小麦价格上涨开始,带动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跟随上涨。CBOT美麦报价从2021年5月中旬的418美分开始上涨,其后美麦主产区干旱预期推动价格走高。11月初美麦价格连续6个月上涨,美麦主力合约期价最高涨至874美分,累计上涨456美分,涨幅109.1%。11月末,美玉米主力合约期价接近600美分,较去年同期上涨170美分,涨幅39.53%。
11月供需报告美麦出口强劲,美麦继续领涨。美国农业部发布11月报告显示,由于欧盟、乌克兰和澳大利亚的小麦出口量均超预期,全球小麦出口量有望创历史新高,麦价继续领涨。12月,主要出口国小麦产量前景转好,美麦期价冲高回落,主力合约期价跌至800美分区间波动。12月10日公布的月度供需报告显示,降雨天气缓解小麦生长情况,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出口大国产量前景转向乐观,全球小麦市场供应紧张的担忧减弱,美麦库存消费比上调,拖累麦价下行。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进入战时状态,俄乌局势冲击全球小麦贸易格局。乌克兰小麦在黑海地区运输受阻,预计出口减少600万吨,美麦最高上行至1365.5美分,美麦短期涨幅超过50%,美麦领涨,美豆、玉米跟涨,全球粮食价格紧张预期再度强化。
– 21/22年国产玉米产量增加,受灾地区玉米质量下降
2021年中国加大力度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保供工作,各地粮食系统采取严格的监督管理措施,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产量。农业部门也在加强粮食生产的监督检查和田间管理的工作,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控,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21/22年度国产玉米丰产进程并非一帆风顺。7月河南极端的暴雨天气导致河南省12个地市农作物受淹,受灾面积1475万亩,成灾947.5万亩,绝收534万亩,国粮中心预估暴雨造成玉米减产200万吨,但是没有受灾的地块玉米长势好于上年。黑龙江东部7月中-8月中干旱少雨。甘肃、陕西北部、宁夏等地区8月中旬之前的干旱灾害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综合以上受灾情况,市场普遍预期华北、西北等地区不利天气导致全国玉米减产1800-2000万吨,且受灾地区玉米霉变增加,玉米品质下降。但是黑、吉、辽、蒙等地区玉米增产预计3000-4000万吨,这样全国玉米增产1200-2000万吨。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国玉米产量27255万吨,比上年增加1188万吨,增幅4.6%,创历史最高。
– 小麦、稻谷消费替代仍在持续,价差主导替代规模
2021年为解决国内玉米市场供不足需的问题,我国增加采购国际市场中玉米、高粱、大麦等替代产品弥补国内供需缺口。国内市场方面,为了弥补缺口,国家启动超期存储稻谷定向拍卖,也允许饲料企业参加政策性小麦拍卖。除此之外,进口豌豆、木薯、玉米粉、碎米和部分小麦也对玉米形成替代。2021年10月,为保护农户售粮积极性,国家暂停陈小麦拍卖,山东、河南小麦收购报价随之走高。2021年12月,山东淄博小麦收购报价达到2840元/吨,较9月末上涨240元/吨。当地小麦和玉米价差由-100元/吨扩大到170元/吨,小麦报价居高不下,饲料及养殖企业明显减少小麦使用,玉米需求随之增加。
政策方面,2020 年1 月 15日 中美双方签署的第一阶段的经贸协议,我国主动扩大美国大豆、玉米、高粱和猪肉等农产品的进口。2021年8月,发改委、商务部发布2021年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再分配事项,鼓励大豆、玉米、小麦、棉花、食糖等农产品进口。从进口价差结构方面来看,国内玉米和国外玉米的价差在2021年最大达到900元/吨,其后由于中国采购需求增加,美玉米价格大幅走高,国内外玉米价差也随之缩小,两者价差到2021年8月底缩小到400元/吨。2021年12月美国2022年3月合约进口玉米,按照配额内关税计算,进口玉米理论到港完税价格不足2400元/吨,较12月初广东港口玉米主流报价2860-2880元/吨,节省460-480元/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供需报告中预计,21/22年中国进口玉米总量缩减到2000万吨,同比减少900万吨,减幅31%。2022年初俄乌局势推高国际小麦报价,在乌克兰谷物出口受限的情况下,国际高粱、大麦等替代品价格大幅走高,玉米及替代品进口萎缩加剧国内玉米市场供应紧张局面。
– 生猪养殖处于亏损周期,春节后猪价加速下行
考虑玉米、小麦、高粱、大麦及进口替代品之后,21/22年谷物市场供需缺口的弥补主要依靠国产稻谷拍卖。在目前玉米替代品进口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生猪养殖面临高饲料、低产品的经营困境。2021年开始,随着国内生猪养殖逐步恢复,饲料用粮需求回升,饲料粮需求依赖进口谷物及小麦、稻谷替代补充。2022年进口玉米、高粱、大麦等产品价格居高不下,饲料成本也随之提升。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48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6%,目前国内生猪供应已全面恢复至非瘟前水平。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6-10月份能繁母猪存栏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幅度分别为0.5%、0.9%、0.91%、2.49%。10月底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48万头,仍高于正常保有量6%左右。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平均体重处于历史高位,叠加出栏量超预期恢复,国内生猪市场供应充裕。政府相关部门表示,生猪存栏调减有了一定效果,能繁母猪存栏正在有序向正常保有量回调,预计到22年一季度才能调整到合适水平。
价格方面,春节后因猪肉需求季节性下降,猪价加速下行。3月中旬生猪期货交割基准地河南的生猪现货价格为11.55元/公斤,生猪养殖全面亏损,养殖行业加速洗牌。消费市场方面,2月末国内肺炎疫情多地多点频发,猪肉消费下降。受疫情影响,国内部分地区生猪调运受阻,被动压栏情况增多。3月15日发改委发布“国家将启动年内第三批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的信息,在猪周期行业亏损的时间段内冻肉收储对短期猪价支撑作用有限,对长期猪价稳定起到托底的作用。
-淀粉开机率处于历史低位,深加工消费规模萎缩
2021年国内玉米深加工行业同时受到供应和消费的双向因素影响,行业开工一直处于低位。2021年春节前后,玉米原料价格高企,深加工企业采购成本增加,行业开工率下降。2021年间断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餐饮及居民外出消费下降,淀粉下游需求转弱。受到以上因素影响,2021年上半年淀粉行业利润持续低迷,行业竞争更为激烈。
统计数据显示,玉米淀粉在淀粉行业内占比超过95%,其次是马铃薯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和木薯淀粉,考虑到其他淀粉产品单品种占比不足2%,玉米淀粉在淀粉行业中数量占比具有绝对优势。2001年国产玉米淀粉产量首次突破500万吨,其后玉米淀粉年度产量翻倍式增长。2021年玉米淀粉产量(全口径)达到3917万吨。在玉米淀粉行业新增产能不断放大的情况下,玉米淀粉行业开工率随之收缩,淀粉行业竞争也更为激烈。
2021年在原料供应紧张、环保限电、疫情导致需求下降等多因素影响下,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全年维持在50%上下的水平。这一行业开机率较2020年下降约10%。2022年玉米淀粉行业开机率依然受到玉米原料供应的限制。2021年4季度新冠疫情在北方地区点状散发,2022年1季度深圳、长春、上海、杭州等南方地区相继发生较为密集的聚集性感染病例。2月末3月初山东、河北、辽宁等多省均发生规模性感染病例,疫情导致全国多地采取自2019年年末以来最为严重的封锁措施,其对当地餐饮及经济均造成较大影响,淀粉下游消费也承受较大压力,对此市场普遍预计2022年全国玉米淀粉行业开工率仍将维持当前水平。
– 酒精利润收缩,行业调控政策趋严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公布数据显示, 21/22年度国内玉米工业消费预计7700万吨,同比去年下降100万吨。2021年因为玉米价格居高不下,玉米淀粉、酒精等深加工产品需求受到抑制,产品出口价格缺乏竞争优势。酒精行业受限制性政策影响,其对玉米消费需求量也相应下降。
中国、美国分别作为世界范围内玉米的主要进口国和出口国,其对玉米制造燃料乙醇的政策也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农业部12月发布的谷物加工月度报告显示,2021年10月份美国用于乙醇生产和其他用途的玉米消费总量为5.21亿蒲,比2021年9月份增加14%,比2020年10月份提高8%。10月份美国玉米酒糟粕产量环比增加11%。2021年12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对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工业发展进行调控,这将导致国内玉米用于燃料乙醇的加工数量随之下降。
另外,燃料乙醇消费需求与国际原油价格密切相关。2021年11月,新冠变异病毒导致资本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原油日跌幅接近13%,原油下跌影响燃料乙醇消费需求。同时,市场担心2022年新冠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可能还会继续传导到生物燃料市场。2022年初新冠疫情反复,俄乌局势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疫情、战争等因素均对原油及玉米制乙醇的消费需求产生阶段性影响。
本文来源:中国淀粉工业协会
声明:凡本平台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平台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行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平台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侵权,联系删除。